苔原级支援型舰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维修无人机系统,加点应优先强化维修量提升和冷却缩减。主武器系统中的无人机模块可进行两次维修量强化,总计提升20%效果,这是苔原级相比同类舰船的优势所在。技术值分配时,建议将60%-70%投入维修相关强化,剩余点数用于生存能力或策略技能。维修量提升直接增强舰队持续作战能力,而冷却缩减则优化维修频率,两者结合可显著提高实战表现。
若苔原级作为纯后勤舰船,装甲系统只需基础强化;若需参与前线支援,则建议优先提升能量抗性与护甲值。苔原级的武器系统输出效率较低,通用火炮与防空无人机在现有机制下作用有限,因此武器强化优先级应低于维修与生存属性。策略技能紧急维修在血量低于20%时触发,虽有一定保命效果,但技术值消耗较大,通常在维修与防御强化完成后才考虑加点。
中期发展阶段需平衡机动性与支援能力。机动性增强可优化舰船站位调整效率,尤其在应对敌方突袭时更为关键,但过度投入会导致维修强度不足。建议采用三阶段加点法:初期专注维修量与基础防御,中期补充机动性至可规避非锁定攻击的程度,后期再根据剩余技术值强化策略技能或次要属性。这种阶梯式加点能确保舰船在不同战斗阶段均保持稳定功能。
苔原级载机型号的加点逻辑与支援型截然不同。搭载中型战机时需优先强化载机伤害与命中率,通信系统的15%命中与10%闪避加成具有战略价值。策略技能机动规避提升生存能力,但载机型号的核心输出依赖战机,因此技术值应集中用于载机模块而非舰船本体火力。若舰队缺乏维修单位,载机型号的实战价值可能低于支援型,加点前需明确舰队构成需求。
最终加点方案需结合舰队整体配置与对抗环境。在高压战斗中,苔原级支援型可能面临优先集火,防御与维修量加点的边际效益更高;而在持久消耗战中,冷却缩减与机动性价值会逐渐凸显。建议定期复盘战斗数据,观察维修无人机覆盖率与舰船存活时间,动态调整加点比例。同类舰船如卫士级的加点经验可部分但苔原级的双重维修强化特性要求更专注的属性投资。